首页 > 动态 > 正文
速读:咏松陆惠心古诗_咏松 _清陆惠心瘦石寒梅共结邻 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
2023-03-06 18:58:06 来源:互联网

1、意思是:青松和峭削之石、梅花结为邻居,亭亭玉立,四季常青。

2、犹如雪中的高士,不畏霜雪严寒,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,在冰雪中锻造着瑰丽卓绝的风景,无须繁华的背景,不浮华,不虚荣。

3、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屹立在山冈之上,一年四季都是青翠茂盛。


(资料图)

4、漫漫长路,不去争夺那所谓的美丽,常绿更胜过一时的芳香。

5、清代陆惠心《咏松·其一》原文:瘦石寒梅共结邻,亭亭不改四时春。

6、须知傲雪凌霜质,不是繁华队里身。

7、迎寒冒暑立山冈,四季葱茏傲碧苍。

8、漫道无华争俏丽,长青更胜一时芳。

9、扩展资料松树,在古人的生活和文学艺术活动中,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。

10、从茂密的山林到疏小的庭落,从偏僻的寺庙到热闹的园林,处处都有松的影子。

11、松树的枝干苍劲挺拔、遒劲有力,树冠如盖,枝繁叶茂。

12、孔子曾说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
13、”(《论语·子罕》,是说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,其他植物多都凋零,只有松柏挺拔、不落。

14、)松树凌霜傲雪,四季常青,生命力顽强,哪怕在石缝、绝壁,都能扎根成长。

15、这样的松树,恰恰与文人理想的人格契合,因此为历代文人所赏识。

16、早在先秦时期,松树就有了明确的人格内涵,典籍中记载了诸多将松柏比德的言论,松树就在这不断地被赋予人文内涵中形成了其君子人格,被称为“君子树”。

17、战国荀子《荀子·大略》说:“岁不寒无以知松柏,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。

18、”(是说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,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;不经过艰难的考验,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。

19、)松树的身上,体现了君子威武不屈、临难不移、穷且益坚的道德品质,代表着艰难困苦之境中的坚贞与不屈。

20、唐代诗人李白写松,“为草当作兰,为木当作松。

21、兰秋香风远,松寒不改容。

22、”充满了对松、兰的溢美之词。

23、(《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》,做花草的话,就要做兰草,做木头的话,就要做松树。

24、兰草在秋天依旧香风远飘,松树在冬天还是傲立雪霜。

25、)宋代诗人于石写庭前的松树,最后感慨“松有千岁根,花无十日红。

26、”(《庭前有松树》,松树的根茎可以超过千年,而花儿的色彩不会超过十天。

27、)宋代张方平歌咏松树,联想到了君子与烈士:“君子正容色,烈士全节操。

28、”松树的身上,就映射出这样一类刚性而正义凛然、坚贞而不可侵犯的昂然君子之像。

29、(《咏松》,君子有正义凌然的容貌,烈士有高尚的节操)除此之外,松树身上还有着贤才能人的特征。

30、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中有这样一句赞赏之语:“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

31、”自先秦起,松树就和柏树一起被广泛用于宫殿、宗庙建筑等,是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木。

32、人们于是借松柏来比喻才识过人、能力出众、可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。

33、宋代以来,文人常常以“岁寒”作为斋室、楼阁的名字,题咏“岁寒堂”、“岁寒亭”的诗文更是不少,构成了丰富的文化景观。

34、范仲淹在《岁寒堂三题·君子树》中全面揭示了松树君子人格的内涵。

35、他写松树身姿夭矫,却不与桃李争芳,这是清德;他写松树常青,这是威武不屈;他写松涛声,有如君子德行隆盛;他写金璧心,有如君子内心坚贞。

36、如此君子树,当为栋梁材。

37、可以说,松树是君子追求理想和完善人格时坚定不移的象征。

38、从松树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坚贞不屈、傲然挺立、有德有才的君子形象,他们心存大义,有仁德之心,有贤能之才,不会因个人得失而失去坚守,不会因为人生顺逆而改节易操。

39、几千年来,松被文人们传唱不止,成为一个饱含文化内涵的经典意象。

40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-咏松。
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 傲雪凌霜 四季常青 威武不屈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