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动态 > 正文
2023中国百强县名单出炉!东部地区优势依旧 昆山蝉联第一
2023-07-27 18:18:26 来源:腾讯网

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单元,县域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赛迪顾问25日发布的《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》(下称“报告”)显示,今年的百强县中,江苏省、浙江省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,分别占 23 席、16 席和 13 席。百强县前 10 名中江苏省独占 6 席,并包揽前 4 位。百强县中进入“GDP千亿俱乐部”的县域达到54个,完成GDP8.6万亿元,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.1%。


(资料图片)

千亿县新增十个 昆山蝉联第一

今年的报告显示,2022 年“千亿县”总数达到 54 个,完成GDP8.6万亿元,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.1%。2022年“千亿县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值达到108.0亿元。

百强县前10名中,江苏省占席最多,有6个县域上榜,且前 4 位都来自江苏。其中,居首的依然是昆山,该市202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.7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.8%,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。

2023赛迪百强县从发展规模看,进入“GDP千亿俱乐部”的县域达到54个,苏浙两省保持领先,闽湘皖蒙省(区)内差异较大,鲁鄂川三省发展潜力较大。另外,相比于2021年,2022年“千亿县”增加了10个,新增伊金霍洛旗、瓦房店市、东台市、高邮市、仙桃市、沛县、闽侯县、邹城市、仪征市、寿光市,10个新增里7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名义增速高于6%。

据了解,2023赛迪百强县设置评价“双门槛”,即GDP≥600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≥20亿元,从经济实力、增长潜力、富裕程度、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,以及8个二级指标、27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。

《研究》将百强县发展分为三大模式。

一是江苏、浙江为代表的“狼群模式”,江苏、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均衡,县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竞逐;

二是福建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湖南为代表的“雁行模式”,形成省内县域经济“雁行”梯队式发展格局;

三是贵州、山西、江西、河北、云南的“狮王模式”,集中培育核心典型县市,把其打造成为标兵,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百强县多项指标比肩“粤苏浙鲁”

东部地区优势依旧

《报告》显示,百强县进出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与“粤苏浙鲁”等经济大省比肩。2022年,百强县进出口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,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,百强县展示出强劲的外贸和居民消费能力。

此外,《报告》显示,2022年,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为11.6%,远高于全国水平(4.9%)。与经济强省比,百强县也远高于浙江省(9.1%)、广东省(-2.6%)、江苏省(3.8%)和山东省(6.1%)。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,可见百强县经济增长潜力巨大。

报告指出,近三年百强县区域分布格局变化较小,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;2023年,东部地区百强县数量共65个,仍以绝对优势抢占鳌头,较2021年减少3个,与2022年持平;2023年,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百强县数量分别为20个和14个,较2021年分别增加1个和4个;2023年,东北地区百强县数量仅1个,较前两年减少2个。

在省级层面,江苏、浙江、山东省的百强数量占据前三,分别占23席、16席和13席。百强县前10名中,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4位。

余德彪分析,目前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,头尾部县域经济规模跨度较大。原有产业转型升级较慢、新兴产业量级相对较小是经济欠发达县域存在的普遍问题,其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:一方面,县域现有产业基础薄弱,对原有产业和布局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判断不清、方向不明、定位不准、谋划路径不实;另一方面,县域经济发展缺少要素保障,难以为企业培引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,具体体现缺少技术及平台支撑、缺少人才、缺少土地、缺少资金等多个维度。

针对不同区域的情况,《报告》建议,黑龙江、广西、山西、甘肃、青海等暂无百强县、“千亿县”标杆县市的省(区),应加强在已有的县域经济头部县市中进行深入挖掘,集中力量支持打造县域经济样板,引导样板县域对标百强县、“千亿县”,统筹省、市级重大生产力布局,集中力量培育“百强标杆”;

贵州、山西、河北、云南等省份,应跳出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惯性思维,加大扩权强县力度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大力培育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等经营主体,科学设定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,因地制宜、分类引导,加快储备和培育一批省(区)内重点培育县市;

福建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湖南等多点引领模式的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,需要加快构建以百强县、“千亿县”为标兵,其他县域为重要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。

产业集群“领跑”县域经济

县域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取得突出进展。2022年工信部公布的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,39个位于县域,占比接近四成。如:昆山小核酸创新型产业集群、宜兴水环境产业集群、天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,县域成为培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重要的载体。

县域经济是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发力点。以“千亿县”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,为了更多的县域迈上“千亿县”的跃升提供了借鉴。

当前“千亿县”形成了六大典型发展模式:

1.以昆山市、江阴市、慈溪市、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;

2.以晋江市、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;

3.以长沙县、浏阳市、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。

4.以龙口市、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;

5.以神木市、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;

6.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。

以长江三角洲的创新驱动主导模式为例,赛迪顾问业务总监兼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解析说,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百强县、“千亿县”的数量众多,技术创新、模式创新的能力强。其特点一是创新要素驱动,二是聚焦细分产业,三是一县一特色。

《报告》显示,第二产业仍是百强县发展的强劲引擎。2022年,百强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广东省、江苏省、浙江省和山东省,百强县工业增长动力依旧强劲。

工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仍然起着支撑作用、带动作用和保障作用。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,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县和县级市来说,发展县域经济就要把工业和制造业放在重要的位置。不过,余德彪在会上指出,经济大省所辖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县域二产占比下降过快的问题,二产占比下降过快或将对县域及地区经济发展造成冲击。

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也表示,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,但已经出现了工业制造业占经济比重过早过快下降的问题,据估算,县域经济中工业占比的高峰是在2010年达到43.6%,到2020年则降至34.6%,下降的趋势和全国是一样的。在这其中需要警惕脱实向虚、工业空心化、过急过快的“一刀切”式去产能等问题。

对此,余德彪建议,要坚定不移实施“工业强县”战略,构建现代工业体系;基于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,锻长板、补短板,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;把握产业发展趋势,紧抓机遇谋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精准产业定位,找准发展路径,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。深入推进工业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发展,激发产业发展新势能。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